袁sir讲历史:淘金热最后谁发财了?
转载原视频下的网友精彩评论:
1、歷史的教訓總是不斷重復。今天虛擬貨幣大跌都輸光賠光,但賣礦卡的就發了大財
2、这个赫斯特后来参政并且进入新闻业。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出版业巨头威廉赫斯特。那时因为淘金热发家的还有几个修建了横跨北美大铁路的几个人,包括斯坦福大学的创建人。
3、“而且金子不是韭菜,是不可再生的。。。。。”袁色真踏马笑死我了
4、想起袁老师说过:当天气太冷,需要烧书取暖时,烧的第一本书就是《如何成为百万富翁》
5、最后那段说的很好,我记得《雍正王朝》里佟国维对隆科多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哪有那么多现成的机会等着你啊。什么人都能看到的事儿,都能掺和进来的事儿,那还叫机会吗?"
6、布蘭南 李維斯與赫斯特三人都非滔金者 卻成為富翁 可見有大腦者 有智慧者 有聰明高智商者才會成為富人
7、淘金熱最大的贏家是除了淘金者之的其他所有人,例如運送淘金者的運輸業,招待淘金者的旅館,製作販賣淘金工具的商家……唯獨沒有淘金者
8、说起萨特发现金矿,美国有一首很好听的民谣歌曲,叫Sutter's Mill。就是讲述那个故事的,非常好听,建议大家听听。
9、袁老三觀正👍只有腦子不好使又想暴富才會相信跟風能賺錢。
10、金子跟韭菜...我還是比較喜歡生生不息的韭菜...取之不盡割之不竭...也沒人搶...
11、讲的好
我之前投虚拟货币 前段时间又投石油
总体来说是赚了一些 但是我决定不再投了
原因 我接触虚拟货币到现在感觉它很大程度上是投机 很难分析和掌控它 但是我肯定区块链技术。
放弃投石油是因为经历过涨和跌之后我感受到了自己完全就是在投机 毕竟不懂这方面。
12、我原来一直都赞同袁老师的观点,但我今天看了袁老师的视频,袁老师说的有些东西我不敢苟同,比特币跟黄金是很类似的有价值的货币,只不过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的,比特币跟黄金一样不可再生,而且都需要挖掘才能生产出来,我对比特币是充满了信心
13、哈!台灣8、90年代工具機大量外銷,中部遍地都是工具機組裝廠。熱潮一過,除了少數大廠生存下來外,就是做包裝∼既釘木箱的發了財。
14、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美国淘金热淘金者成了韭菜,最后的赢家就是装备的提供者。现在网红经济也是,人造美女成了韭菜挥霍了青春,最后的赢家确实那些直播平台和医美机构
15、过去是聪明发财,现在是镰刀发财。
16、知識就是財富啊!比方那個沒挖到黃金但挖到石英的人要是知道石英的價值怎麼會把大筆利潤就這麼賣了出去?有頭腦的人不用往河裡山里淘金,連一群苦哈哈的人都能榨出錢來。本來影片開始我還在疑問那個宣傳加州遍地黃金的人這樣做有啥好處,原來是要賣裝備發家致富啊!眼光手腕挺靈活,有一套。
17、產業上游賺了,周邊產業賺了。
商業果然是看眼光的。
虛擬幣搞這麼久,不還是平臺賺
18、古人早有谚语,淘金的不如卖水的...记得川普他爷爷也是靠给淘金者提供旅馆住宿发的家。
19、這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得靠智障幫我們賺錢。
20、特朗普的祖父就是靠淘金热发财的。
弗里德里希·特朗普在美国最初几年靠理发为生,后来他离开纽约去美国西北部碰运气。
在西雅图老特朗普开始改行,不再做理发匠,而开始经营餐馆和小旅馆,利用“淘金热”,为矿工提供食宿,牟取利润。
后来8年当中,他开过许多餐馆,第一家开在西雅图,然后在育空(Yukon)和其他有'淘金热'的地方开餐馆,他所做的就是在矿工身上挖掘(财富)。
一路跟着矿工开,矿工到哪他到哪,各种服务一应俱全。
当他(老特朗普)在1900年离开育空地区的时候,他已经聚集了相当于现在50万美元的财富。
21、淘金淘寶⋯ 財迷心竅, 慘賠的 遠多於收獲
22、結論就是淘金不如割韮菜
23、塑造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吸引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养活了一群不劳而获的人。
24、袁老师啊,还在讽刺比特币吗?2020年我就提醒过您买一点,您不信。现在有两个国家拿它当法币了,俄罗斯和巴西动用国家财政去屯了,您真觉得这是巧合吗?他们国家的顶级经济学家同一时间脑子进水了?
25、宇宙中黄金是无限的,而比特币是有限的,袁老师可以有空听听李永乐物理老师讲比特币的两节课,拿黄金和比特币比较,真小看了比特币
26、挖比特币矿的挣钱没挣钱不知到 这几年卖显卡的是赚的盆满钵满